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 年)》,对今后一段时间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科学谋划与系统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新征程 “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这份文件蕴含众多重点与亮点。
规划明确,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对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具体部署。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人口众多,城乡长期共生并存是客观规律,当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意义重大。
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处理城乡关系,需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落实目标任务,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城乡共同繁荣。
在畅通城乡人口流动渠道方面,要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推行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 “人地钱挂钩” 政策,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其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同时,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统筹发展,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率先破除县域内城乡二元结构。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及产业配套功能,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14 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最大国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等内容被写入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表示,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24 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 1.4 万亿斤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 500 公斤左右,远超国际公认的 400 公斤安全线,14 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吃得更好。
各地要始终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摆在首位,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深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粮食单产提升工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稳步扩大大豆油料等短缺农产品生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良种良法良机集成配套和推广应用。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朱晶注意到,文件提出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等,这有利于激励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让主产区得实惠、不吃亏,激发地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构建粮食安全格局。
规划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朱晶表示,我国林地、草地、江河湖海等资源广阔,应打破食物主要来源于耕地的传统观念,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挖掘食物供给潜力,开发丰富食物品种,充实百姓 “粮仓”。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重要尺度是农民钱袋子是否鼓起来。专家表示,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高于 GDP 增速,迫切需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低收入群体特别是脱贫群众收入水平。
产业兴旺是农民增收的坚实基础。当前,“农业 +” 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一大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优势特色农业品牌打响,乡村产业日渐红火。
黄汉权表示,乡村产业振兴要吃透 “土特产” 三个字,立足乡土资源,发展多样化特色种养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同时,强化就业服务,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引导和规范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规划明确确保农村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专家指出,要强化监测和帮扶举措,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突出产业帮扶、做好就业帮扶等,提升和增强脱贫群众和脱贫地区 “造血” 能力。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推动帮扶政策体系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转换,加快补上脱贫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乡风文明、人居环境、乡村人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规划均作出多项部署,旨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
受访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分布、年龄结构变化明显,这要求乡村建设更加注重适度有效,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基础上更加注重提升效率,在城乡一体化治理中更加注重增强效能。
黄汉权表示,乡村建设要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夯实平安乡村建设根基。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专家指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