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 月 6 日讯,近日,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今年 “三农” 工作围绕稳产保供、农民增收、乡村全面振兴展开,一系列政策落地,为农民生活带来诸多利好。以下是对 2025 年三农新政的具体解读:
粮食安全:提升单产为关键
农民增收:多渠道共同推进
经营性收入:大力发展 “土特产” 产业,培育农村电商、农文旅融合等新业态。通过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能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例如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农产品加工、储运、营销等产业,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
工资性收入: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已连续 4 年超 3000 万人,2025 年将深化技能培训,稳定就业岗位。政府将通过组织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就业竞争力,对接更多就业资源,让农民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
财产性收入:土地承包延包试点扩大至广西、安徽等省份,明确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权益不受影响,闲置农房可入股、出租,有效盘活 “沉睡资产”。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增强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安全感,激发农民长期保护和投资土地的积极性。
乡村建设:科技与生态并行
科技强农: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3.2%,智能农机如番茄收获机、山地播种机打破进口依赖,智慧农场加速推广。未来将继续挖掘良种良机良法对提高单产的潜力,加快良种培育,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应用,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产学研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
生态振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打造 “陇原和美乡村” 等样板区,让农民共享现代化生活。通过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政策亮点:严防返贫与土地改革
严防返贫:今年是过渡期最后一年,监测帮扶系统实现全覆盖,通过产业就业 “四个一批” 确保脱贫户不返贫。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通过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组织转移就业等方式,帮助他们增强 “造血” 能力;对没有劳动能力的,通过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兜底,完善社会救助举措。
土地改革:整省试点推进承包延期,农民签订合同即可确权,同时种粮补贴、保险政策进一步加码。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通过土地政策的稳定和完善,保障农民权益,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