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首个水稻无人农场——广州增城华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一场农业“无人革命”正悄然改变着传统耕作模式。这里的水稻从耕整、播种到收割,全流程实现自动化,而AI病虫害监测系统更让农药使用量减少了15%。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推动了大疆、极飞等科技企业在农业航空领域的技术突破,更成为全球智慧农业发展的风向标。
全流程自动化:从“面朝黄土”到“云端种地”
走进无人农场,只见无人驾驶的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却不见人影。工作人员只需在手机端设置好参数,无人机便自动起飞,4分钟完成6亩地的水稻飞播,效率是人工的50倍。
“多机协同作业是技术突破的关键。”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介绍,无人农场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环节无人化。两台无人驾驶收割机与一台运粮车协同作业,收割、卸粮、转运一气呵成,横向误差不超过2.5厘米。
这种自动化不仅提升了效率,更降低了成本。据测算,无人农场每亩水稻生产成本降低约300元,同时产量提升显著。2021年,该农场早稻亩产量达662.29公斤,比当地平均产量高出32%。
AI病虫害监测:让农田拥有“免疫系统”
无人农场的另一大创新,是AI病虫害监测系统。农场利用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多光谱传感器,实时采集作物生长数据。AI模型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快速识别病虫害类型,并提前预警。
“过去靠人工巡检,效率低且易漏检。”农场技术人员表示,AI系统能24小时监测农田,发现病虫害后立即发送预警信息。同时,结合气象、土壤等数据,AI还能生成精准防治方案,指导无人机精准施药。
据统计,AI病虫害监测系统使农药使用量减少了15%,既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技术突破:大疆、极飞等企业引领农业航空革新
无人农场的创新实践,推动了大疆、极飞等科技企业在农业航空领域的技术突破。大疆农业推出的首款搭载AI功能的农业无人机,能分辨电线、树木等障碍,智能选择最优绕行方向。极飞科技则通过“AI大脑”赋能无人机,实现全自主飞行和精准作业。
“农业无人机正从‘工具’升级为‘决策平台’。”大疆农业全球市场部负责人表示,AI技术让无人机不仅能作业,还能分析数据、生成方案,成为农民的“智能助手”。
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应用于水稻种植,更拓展至荔枝、菠萝等经济作物。极飞科技在泰国、巴西等地推广“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方案,助力全球智慧农业发展。
产业影响:智慧农业的未来已来
广东水稻无人农场的创新实践,为智慧农业产业带来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它推动了农业航空、智能农机等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的产业生态。大疆、极飞等企业加速出海,中国智慧农业方案走向全球。
另一方面,无人农场模式为解决“谁来种地”难题提供了新思路。罗锡文院士表示:“无人农场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年轻人看到农业的科技感,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业。”
未来,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无人农场将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从“无人化”到“少人化”再到“智慧化”,农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结语
广东水稻无人农场的创新实践,不仅是技术突破的象征,更是农业现代化的里程碑。它用科技重新定义“种地”,让农田成为“智慧工厂”,为全球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随着更多企业加入、更多技术涌现,智慧农业的未来已来,一个更加高效、绿色、智能的农业新时代正在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