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烂在路上?这个万亿级痛点被一群 “保鲜极客” 盯上了
你知道吗?每年中国有价值 3000 亿的果蔬烂在运输路上,相当于每天扔掉 10 亿斤水果。冷链保鲜太贵(物流成本占 40%),化学保鲜剂遭嫌弃,就连电商巨头都头疼:草莓快递 3 天烂一半,车厘子损耗率高达 25%……
但最近,北京一家叫鉴真保鲜的公司火了。他们鼓捣出一箱 “会呼吸的纸箱”,让草莓多挺 10 天、梨能放 3 周,还没任何化学添加。靠 58 项专利技术,这家成立 6 年的公司成了生鲜供应链的 “救星”,连北大荒、海尔都抢着合作,妥妥踩中农业科技的黄金赛道。
从实验室到千万订单,他们靠 “物理保鲜” 撕开市场缺口
2015 年,创始人在新发地看到成筐烂掉的樱桃心疼不已:“为啥一定要依赖冷链和防腐剂?” 带着这个问题,团队钻进实验室,花 3 年啃下 “常温保鲜” 硬骨头 —— 研发出 MOW 复合功能膜,像给果蔬戴了个 “空气净化器”,能调节湿度、抑制细菌,还能减缓呼吸。
三大杀手锏让同行追不上:
数据说话:普通纸箱保鲜 7 天,他们的箱子能撑 15-25 天,PONY 检测显示微生物含量比国标低 80%,农残检测直接 “归零”;
全品类通吃:草莓、车厘子、叶菜、坚果都有专属方案,连鲜花都能多开 3 天,盒马测试后直接下了 50 万单;
成本颠覆:比冷链省 70% 成本,比化学保鲜安全 10 倍,出口东南亚的热带水果用它,运输成本直接砍半。
靠这些硬实力,鉴真 2020 年拿了中关村创新大赛农业 TOP10,2023 年营收翻 3 倍,合作企业从农产品巨头到新锐电商,整整排了两页纸。
创投圈为啥抢着投?这三个投资逻辑太性感
现在的生鲜保鲜市场,正在上演 “冰火两重天”:
需求端爆发:生鲜电商年增 30%,高端农产品对 “无添加保鲜” 需求井喷,京东高端水果区用鉴真纸箱的商品复购率高 25%;
政策风口:国家要把果蔬损耗率从 30% 压到 15%,常温保鲜技术拿补贴拿到手软(单个项目最高 500 万);
技术壁垒够高:全球能量产物理保鲜纸箱的企业不超过 3 家,鉴真手握 24 项授权专利,连美国巨头都来谈技术合作。
更让投资人兴奋的是他们的 “轻资产扩张” 模式:不自己建厂,而是和地方企业合资(对方占股 65%),自己输出技术和管理。比如在山东建基地,当地企业出资金、包市场,鉴真负责 “保鲜芯”,3 个月就辐射整个华北果蔬产区,2023 年这种模式贡献了 60% 的订单增长。
融资剧透:1 亿 B 轮砸向三个 “爆点”,2024 年要干这些大事
最近鉴真启动 B 轮融资,目标 1 个亿,钱怎么花?划重点:
砸技术(40%):建 AI 保鲜实验室,用算法给每种果蔬算 “保鲜公式”,目标把荔枝保鲜期从 4 天拉到 15 天,顺便开发鸡蛋、药材保鲜方案;
铺基地(30%):2024 年在全国砸 50 个生产基地,重点盯紧山东蔬菜、陕西苹果、云南鲜花产区,每个基地辐射 200 公里,实现 “产地直供 + 48 小时达”;
造品牌(30%):推出自有品牌 “有印臻果”,把涞水核桃、烟台樱桃做成高端礼盒,毛利率直接干到 65%,比卖纸箱赚得还多。
按规划,2024 年他们要服务超 1000 家企业,营收破 2 亿,2025 年带动 50 亿农产品增值。最狠的是,创始人说:“未来不仅卖箱子,还要做农产品的‘品质签证官’,让每个用鉴真保鲜的产品,都自带‘新鲜认证’标签。”
风险也现实,但他们早有后手
当然,挑战不少:比如新材料研发烧钱(研发费用占比 28%),地方合作基地品控难。但鉴真早有准备:
专利池储备了 30 项在申技术,每年迭代一代材料,保持 2-3 年技术领先;
引入区块链溯源,每个箱子带唯一编码,从采摘到运输全链路可查,连京东物流都在用这套系统。
创投圈看农业科技,最看重 “能不能解决真问题”。鉴真保鲜切中的,不仅是千亿损耗市场,更是消费者对 “安全 + 新鲜” 的底层需求。当越来越多农产品带着 “鉴真保鲜” 标签走进商超,这个曾经藏在实验室的技术公司,或许正在成为农业现代化的 “隐形刚需”。
毕竟,在 “让每颗水果都值得被期待” 这件事上,投资人永远愿意为 “确定性” 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