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大健康市场又出 "硬核玩家"!
当老龄化以年均 1000 万的速度侵袭中国(2025 年 60 岁以上人口将破 3 亿),当高净值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从 "消费升级" 变为 "刚需标配",一家瞄准 "未来医学" 的创新企业正在海南博鳌划出一道颠覆性曲线 —— 长昇国际健康集团,带着 "让健康活到 123 岁" 的野望,在再生医学与精准医疗的交叉领域搞事情了。

踩中政策风口:在 "医疗特区" 玩点不一样的
海南博鳌乐城,这个被称为 "中国医疗界自贸区" 的地方,正上演着一场关于 "生命长度" 的实验。长昇旗下博鳌长昇源国际医院就扎根于此,作为拥有三级医院资质的 "未来医学旗舰店",它自带三大 buff:
政策先行权
乐城特批 "先行先试" 政策,允许使用全球未上市创新药械,为细胞治疗、基因检测等前沿技术打开 "绿色通道"; 硬件顶配
80.6 亩土地、7.6 万㎡建筑面积、501 张床位,妥妥的 "医疗航母" 体量; 技术背书
14 项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利通过省级评审,被盖章 "国内外领先",连监管层都点赞的技术含金量。
划重点:当内地还在为细胞治疗审批纠结时,长昇已经在乐城架起了 "生命银行"—— 从新生儿的脐带血到成人的免疫细胞,这里能储存全家族的 "健康备份",官方说法叫 "一次储存,三代受益",说白了就是给生命买份 "活期存款",哪天需要时就能 "提现续命"。

解构商业模式:18 个 "硬核实验室" 如何撑起百亿估值?
不同于传统医院的 "看病思维",长昇玩的是 "生命资产管理" 的新逻辑。拆解其一期 18 大中心,能看到一条清晰的 "科技 + 健康" 产业链:
上游:囤住生命 "原始股"
生物资源储存中心
堪称 "人体细胞银行",储存品类从脐带血、牙髓干细胞到免疫细胞一应俱全,采用 "双重检测 + 双重保险" 机制,细胞复苏率高达 95%(比国际标准高 15%),相当于给每个细胞上了 "双保险"; 区域细胞制备中心
对标 FDA 标准的 GMP 车间,正在攻关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卵巢早衰等 "难治性疾病",甚至计划 2 年内申报 CAR-NK 细胞药物,这可是肿瘤治疗领域的 "网红技术"。
中游:精准检测 + 抗衰干预
第三方检测中心
花 3000 万搬来西门子、GE 的顶级设备,能做 200 + 项癌症基因检测,连 "慢性食物过敏"" 肾上腺压力激素 "这种冷门指标都能测,堪称" 人体健康扫描仪 "; 抗衰老中心
玩的是 "六维生物抗衰",从清除衰老细胞到调节荷尔蒙全链路干预,搭配干细胞注射,官方宣称 "从细胞层面逆龄",这不就是高净值人群的 "青春防腐剂" 吗?
下游:场景化教育 + 生态闭环
生命科学体验馆
把 "生命起源到衰老" 做成沉浸式体验,带客户从胎盘干细胞看到免疫细胞存储,与其说是科普,不如说是 "健康焦虑转化器",参观完谁不想给家人存份细胞? 长昇城 LONGEVITY MALL
规划中的 "健康综合体",要把医疗、教育、文化打包成 "健康消费场景",这招有点像医疗界的 "迪士尼",靠体验感黏住用户。
技术护城河:诺奖得主站台,院士天团背书
在再生医学这个 "烧脑又烧钱" 的赛道,长昇的 "技术朋友圈" 堪称 "王炸":
诺奖智囊团
2017 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Jeffrey C. Hall、2014 年得主 Edvard I. Moser 等 4 位诺奖得主组成 "科学顾问团",光这阵容就能让技术可信度 "出圈"; 院士操盘手
"造血干细胞之父" 吴祖泽院士、原卫生部部长黄洁夫坐镇,搭配美国康奈尔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的教授天团,从实验室到临床转化全程开挂; 专利护城河
手握 "4D 细胞储存体系"" 无血清培养技术 " 等核心专利,光 SOP(标准操作流程)就写了 26 万字,相当于把技术门槛焊死。
资本视角:五年营收翻 6 倍,这门生意怎么算?
回到创投最关心的 "钱景",长昇的财务模型透着股 "狠劲":
一期投入
1.8 亿(国际标准)砸向核心实验室,6-12 个月建成,2022 年就能营收 1.16 亿,毛利润 2903 万,妥妥的 "短平快" 开局; 五年野心
到 2026 年营收预期 7.26 亿,毛利润 3.27 亿,五年累计赚 7 亿,相当于每年翻着跟头增长; 融资逻辑
现在投的是 "政策窗口期 + 技术先发优势",乐城的特许政策 2030 年到期,早入场就能早卡位,何况细胞治疗市场正以年均 20% 的速度爆炸式增长。
划重点:长昇玩的不是 "赚快钱" 的生意,而是在布局 "健康基建"—— 当生物资源储存成为每个家庭的 "健康刚需",当细胞药物成为主流治疗手段,今天的每一份细胞存储,未来都可能变成 "救命的稀缺资源",这种 "时间杠杆" 带来的想象空间,才是资本最心动的地方。

创投启示:从 "治病" 到 "储命",健康产业的底层逻辑变了
长昇的出现,暴露了健康产业的三个新趋势:
需求升级
高净值人群从 "治已病" 转向 "治未病",愿意为 "预防衰老"" 延长健康寿命 "支付溢价,催生" 长寿经济 " 新赛道; 技术破局
再生医学不再是 "实验室神话",细胞治疗、基因检测等技术已进入临床转化关键期,谁先打通 "技术 - 审批 - 商业化" 链路,谁就能吃下第一口蛋糕; 政策红利
乐城等先行区正在打破医疗领域的 "政策壁垒",为创新企业提供 "政策试验田",这种 "制度性机会" 比技术突破更稀缺。
对于创业者而言,长昇的模式证明:在健康产业,"重资产 + 高技术 + 强政策" 的组合拳能打出差异化壁垒;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个赛道需要的不是 "短平快" 的套利思维,而是 "押注未来 10 年" 的耐心 —— 毕竟,当人类开始学会 "储存生命",这个市场的天花板,可能比我们想象的高得多。
文末互动:如果是你,愿意花多少钱为自己的细胞买份 "未来保险"?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对 "生命资产管理" 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