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析 > 产业 >

  • 热点
  • 快讯

中医 AI 赛道杀出黑马!这家公司用 AI 复活 "国医大师",年开方超千万张,正在重构万亿级中医药市场

创投观察 · 2025-05-22 00:16:06

最近,中医药圈突然 "画风突变"—— 当老中医们开始用 AI 开方,当中药房搬进 "云端",这个传承千年的传统行业,正在被一群 "技术派" 玩出新生意。今天要聊的这家公司,不仅把国医大师的诊疗经验变成了可复制的 AI 系统,还带着中医数字化方案杀进全国 18 省,年开处方超 1000 万张。更狠的是,他们背后站着华润生命科学、清华浙大组成的 "国家队",正在悄悄布局一个千亿级的新赛道。
当 "望闻问切" 遇上 AI:中医数字化的破局者
杭州聪宝科技(江湖人称 "中医聪宝"),这个听起来很 "互联网" 的公司,干的却是最 "传统" 的事 —— 让中医变聪明。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 中医药信息学会研发基地,他们干了件让行业震动的事:把国医大师王琦、朱良春的诊疗思路,变成了能辅助开方的 AI 系统。
想象一下:基层医生遇到痛风患者,点开 "朱良春浊瘀痹智能系统",AI 瞬间调出大师的辨证逻辑,推荐经典药方,还能自动规避用药禁忌。这种 "名医经验数字化" 的操作,直接把中医传承的 "玄学" 变成了可复制的 "科学"。现在,这套系统已经在全国 5000 多家医疗机构落地,相当于把 5000 个 "AI 版国医大师" 派驻到了基层。
从 "单店作战" 到 "城市大脑":他们搭起了中医版 "新基建"
如果只是做个辅助诊疗工具,那格局就小了。中医聪宝真正的野心,是搭建中医药行业的 "新基建"——
城市中医大脑:让一座城的中医 "联网"
在某个省会城市,中医聪宝搭建的 "城市中医大脑" 已经跑通:
智医:基层医院接入 AI 辨证系统后,中医处方量平均增长 30%,痛风、失眠等专病门诊量翻倍;
智药:智能共享中药房实现 "线上开方 + 2 小时送药上门",患者取药时间从 3 小时缩到 20 分钟,基层药房成本降低 40%;
智管:政府通过大数据看板,实时监控区域内中医药服务量、药材消耗趋势,医保控费效率提升 20%。
县域医共体:给基层中医装 "外挂"
在中西部某县,中医聪宝的 "县域智能医共体" 让村卫生室变了样:村医通过手机端 AI 系统,就能完成体质辨识、康复方案推荐,甚至联动县中医院进行远程会诊。最绝的是 "共享中药房" 模式 —— 全县只建一个中心药房,通过统一配送,让偏远乡村患者也能用上道地药材,物流成本直降 50%。
万亿市场的 "AI 入场券":为什么资本开始押注中医数字化?
中医药市场有多大?2022 年规模已破万亿,而 AI 渗透率还不到 5%。政策端更是暖风频吹:《"十四五" 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要求 "发展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多地出台专项补贴(如浙江对中医 AI 项目最高补 500 万)。
中医聪宝的护城河在哪?
顶级资源壁垒:手握国医大师独家授权,构建 "名医经验数据池",光是王琦院士的体质辨识模型,就积累了超百万例临床数据;
规模化落地能力:5 年时间跑通 18 省渠道,和华润生命科学、阿里健康等巨头达成生态合作,2023 年营收预计突破 8000 万;
技术前瞻性:正在研发 "舌象 AI 识别"(准确率 92%)、"区块链中药溯源" 等黑科技,试图解决中医诊断标准化、药材质量管控等行业顽疾。
最新动作:5000 家机构验证后,他们要冲击 "中医 AI 第一股"
划重点:这家公司正在寻求 Pre-B 轮融资,计划释放 10% 股权,目标融资 5000 万 - 8000 万。资金将主要用于:
技术攻坚:升级 AI 辨证算法,开发 "中医专病机器人"(首个痛风机器人已进入临床验证);
市场扩张:重点布局川渝、湘赣等中医药大省,3 年目标覆盖 1 万家医疗机构;
生态合作:和华润生命科学联合开发 "AI + 中药研发" 项目,探索 "诊疗数据反哺药材种植" 的闭环。
一位医疗创投机构合伙人透露:"我们关注中医聪宝,不仅因为他们踩中了政策红利,更重要的是,他们用技术解决了中医行业 ' 名医稀缺、基层薄弱、标准模糊 ' 的三大痛点。这种 ' 硬科技 + 深场景 ' 的组合,在医疗 AI 领域非常稀缺。"
结语:中医数字化,不是颠覆而是进化
当我们谈论中医 AI 时,不是要让机器取代老中医,而是让技术成为传承的翅膀。正如中医聪宝创始人所说:"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县域患者也能享受国家级专家的诊疗水平,让中药房像外卖一样便捷,让中医的智慧真正普惠大众。"
这个曾经被认为 "传统" 的行业,正在 AI 的催化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下一个医疗科技独角兽,或许就藏在这味 "数字化中药" 里。
创投视角点睛:
中医 AI 是典型的 "政策 + 需求" 双驱动赛道,政策端有 "健康中国" 战略加持,需求端有老龄化催生的治未病需求,市场空间足够大;
中医聪宝的 "护城河" 在于 "名医资源数字化 + 区域医疗平台化" 的双重壁垒,这种 "轻重结合" 的模式既保证技术门槛,又具备快速复制能力;
医疗 AI 投资最怕 "叫好不叫座",而聪宝 5000 家机构的落地数据,证明其商业模式已通过市场检验,这在医疗科技领域实属难得。



标签: quot AI 中医

©2011-2015 创投市场 | 北京微创新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京ICP备15058196号-1
电话:010-5728629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亿世界C座B2-e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