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保险到卫星金融,这家公司用航天技术啃下 “农林风控” 硬骨头!
创投观察 · 2025-05-22 00:16:28
当航天博士盯上农田风控:用卫星遥感改写农业保险规则想象一下,山东诸城的玉米地突遭冰雹,传统人工查勘需要逐村丈量定损,耗时半个月;但现在,卫星遥感能在24 小时内画出精确到村级的受灾分布图,农户三天内就能拿到赔款 —— 这不是科幻,而是航天信德智图正在重塑的农业保险新场景。这家由哈工大航天博士戴维序创立的公司,带着 “让卫星技术落地田间地头” 的野望,用 5 年时间成为国内 “卫星遥感 + 农林保险” 赛道的隐形冠军。从给保险公司做定损工具,到切入收入险、涉农贷款等万亿级市场,他们正在打通 “天空地” 数据闭环,试图用航天科技破解农业金融的千年难题。当同行还在为卫星数据源发愁时,信德智图早已锁定 “国家队” 资源:作为国家高分卫星农林金融应用牵头单位,他们独家授权使用 “环球星云 190 颗卫星(农业保险领域)”数据,分辨率从 0.42 米的亚米级到中低分辨率全覆盖,数据获取成本比行业低 30%,速度快 50%。“别人买数据按景算钱,我们直接调卫星按需拍摄。” 创始人戴维序透露,这种 “上帝视角” 让他们能在河南暴雨等极端灾害中,72 小时内完成 283 万亩农田监测,效率是传统手段的 100 倍。农业遥感的核心不是拍照片,而是 “看懂照片”。信德智图自研的林农遥感算法平台,能识别玉米、油茶等 10 余种作物,预测产量误差率<10%,甚至能通过光谱变化提前预警松材线虫病害 —— 这项技术让他们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林业病虫害卫星监测的企业。目前,公司已手握60 项核心专利,其中玉米估产模型在辽宁义县试点中,帮助保险公司将赔付金额降低 40%,被财政部列为全国示范项目。绑定 90% 头部客户:从 “工具商” 到 “基础设施”农业保险圈流传着一句话:“有人保的地方,就有信德智图。” 这家公司用 5 年时间覆盖了国内90% 的农业保险公司,从人保、太平洋保险到中国人寿,清一色的行业 TOP 级客户。他们的商业模式也在升级:早期靠定损服务赚 “辛苦钱”(服务费占保费 1%-3%),现在切入收入险(毛利率高 20%)和涉农贷款(黑龙江试点已落地),服务费模式从 “按亩收费” 转向 “数据订阅 + 风险共担”,单客户 ARPU 值提升 3 倍。农业保险的 “老大难”,本质是数据不对称:农户嫌理赔慢,保险公司怕骗保,金融机构不敢放贷。信德智图的出现,正好踩中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爆发点:政策端: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 “扩大收入险试点,健全农业再保险”,2025 年农业保险市场规模预计达2500 亿元,遥感服务市场空间超50 亿元;技术端:商业卫星分辨率突破 0.5 米,AI 算法精度超 85%,让 “卫星定损” 从概念变成刚需;资本端:涉农贷款余额已达32.68 万亿元,但缺乏高效风控工具,信德智图的 “遥感 + 信贷” 模式正在打开万亿级新场景。“我们不是卖技术,而是做农业金融的‘水电煤’。” 戴维序指出,公司正在搭建遥感农险云平台,保险公司可通过 SaaS 系统实现从下单到理赔的全流程数字化,未来还将接入期货公司、电商平台,形成 “保险 - 信贷 - 生产” 的生态闭环。最新动作:B 轮融资 3000 万,瞄准 “卫星金融化” 下一站这家低调的行业龙头最近终于 “露脸”:2022 年启动B 轮融资 3000 万元,释放 15%-20% 股权,重点投向三大方向:技术升级:开发 AI 灾情预警模型,将火灾监测响应时间压缩至30 分钟;市场扩张:深耕山东、辽宁收入险试点,切入中国农再的 200 亿元再保险市场;生态构建:与网商银行等合作开发 “遥感贷” 产品,探索 “保险 + 期货” 创新模式。值得关注的是,其 A 轮投资方包括中科星图、天阳科技等产业资本,本轮更倾向引入国资背景基金与卫星数据源企业,试图通过资本协同打通 “数据 - 技术 - 金融” 最后一公里。农业科技投资向来 “慢热”,但信德智图的模式正在打破偏见:场景刚需:农业保险是政策必答题,遥感技术是效率最优解;壁垒深厚:卫星资源、行业模型、头部客户形成三重护城河;想象空间:从保险定损到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天花板足够高。一位曾参与尽调的 VC 投资人感叹:“他们做的事,本质是把‘航天基建’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当卫星能看懂每一株玉米的长势,农业金融的‘估值逻辑’就彻底变了。”下一个五年,这家 “航天系” 农业科技公司,或许真能让 “卫星种地” 成为现实。(本文为创投资讯,不构成投资建议。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硬科技赛道深度解读。)互动话题:你认为卫星遥感还能颠覆哪些传统行业?欢迎在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