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析 > 产业 >

  • 热点
  • 快讯

储能行业迎来颠覆性创新!全球首个智能 BMS 能否重塑市场格局?

创投观察 · 2025-06-15 22:43:13


当锂电储能价格战陷入白热化,行业洗牌加速之际,一项突破性技术正在改写游戏规则。在即将开幕的 SNEC 2025 上海光伏暨储能展上,一家中国企业将发布全球首个真正突破 “木桶效应” 的储能电池管理系统(BMS),其核心技术通过 AI 与云端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实现电池寿命延长 61%、度电成本降低 26% 的革命性提升。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呼应了国家政策对新型储能的战略布局,更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节点上,为中国储能企业争夺国际话语权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策东风:新型储能被赋予战略级使命

2025 年开年,政策层面密集释放利好信号。工信部明确提出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将新型储能定位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八部门联合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更直接指出,要 “支持先进储能技术和产品研发”,推动储能从 “重配置” 转向 “重应用”。这与国务院办公厅此前提出的 “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在具体执行层面,全国已有 26 个省份制定了 2025 年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模达 86.6 吉瓦,远超国家规划的 40 吉瓦目标。政策驱动下,储能行业正从行政命令式配储转向市场化价值挖掘,山东、浙江等地试点的现货市场机制已初步验证储能的调峰价值 —— 部分项目峰谷套利收益提升超 30%。


技术破局:破解行业“阿克琉斯之踵”

长期以来,储能系统的“木桶效应” 一直是行业痛点:电池组中性能最弱的电芯会拖累整体寿命和效率,导致系统容量释放受限、维护成本高企。传统 BMS 虽能实现基础均衡控制,但无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即将发布的新型 BMS 通过三大创新实现突破:

1.全电芯独立管理:采用软硬件结合架构,对每颗电芯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电流调配,避免“短板” 拖累整体性能。测试数据显示,该系统可使电池组可用容量提升 15% 以上。

2.AI 预测性维护:通过云端大数据分析,提前识别电芯老化趋势并优化充放电策略,将电池寿命从 8 年延长至 12 年以上,运维成本降低 40%。

3.灵活拓扑切换:支持新旧电池混用和模块化扩容,电站扩容周期缩短 90%,退役电池利用率提升 50%,为行业绿色循环发展提供新思路。

这一技术突破恰逢其时。随着全球储能市场进入“量质并重” 阶段,成本压降与寿命提升成为竞争焦点。中金证券预测,2025 年全球储能出货量将达 449 吉瓦时,同比增长 30%,而具备技术壁垒的企业将率先享受行业红利。


市场重构:从价格内卷到价值创造

当前储能行业正经历剧烈洗牌。2024 年国内新增储能相关企业 8.91 万家,但同时有 1.6 万家企业因低价竞争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 头部 15 家储能系统企业中标量占比达 57%,较上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型 BMS 的商业化落地将重塑竞争格局。该技术通过延长寿命和降低成本,使储能项目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下降 26%,在山东、江苏等电力紧张省份,项目内部收益率(IRR)可提升至 8%-10%,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海外市场同样释放积极信号。2024 年中国储能企业签约海外订单超 150 吉瓦时,欧洲户储、中东光储园区成为主要增长极。新型 BMS 的技术优势使其在欧美市场具备差异化竞争力,有望打破海外品牌在高端储能领域的垄断。


风险与挑战:技术落地与生态协同

尽管前景广阔,该技术仍需迈过三道坎:

1.规模化验证:当前测试数据来自模拟电站,实际项目中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仍需市场检验。行业人士建议,可借鉴阳光电源液冷系统在 100MWh 级电站的应用经验,通过 “示范项目 + 数据迭代” 加速技术成熟。

2.标准适配:现有储能安全标准尚未覆盖全电芯管理场景,企业需与行业协会合作推动标准迭代,避免因合规问题影响市场推广。

3.生态协同:新型 BMS 的价值释放依赖于电力市场机制完善。目前山东、浙江等地虽已开放储能参与现货市场,但 5 分钟结算机制、容量补偿标准等细节仍需优化。


万亿赛道的中国变量

从政策端的顶层设计,到技术端的创新突破,再到市场端的价值兑现,储能行业正迎来全面商业化的临界点。新型 BMS 的发布,不仅是中国企业在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一次技术超越,更标志着行业从 “规模扩张” 向 “价值创造” 的范式转变。


【创投观察】: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这类硬科技突破或将成为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的 “核武器”,在国际竞争中开辟新的增长极。正如启明创投胡旭波所言:“真正的产业龙头,不仅要能单打独斗,更要能通过协同创新引领行业升级”。这场即将在 SNEC 展会上开启的技术革命,或许正是储能行业下一个十年的序章。



南京这家公司靠一双臂血压计,把中医诊疗玩出了科技范儿

趣乐拼跨境电商:聚焦日韩市场的小屏经济与生态重构

磁控技术颠覆传统康复,这家山东企业如何撬动大健康市场?

从 7000 万播放短视频到 OMO 亲子生态:这家企业如何在 1.3 万亿市场踩准政策红利?



标签: 储能 行业 迎来

©2011-2015 创投市场 | 北京微创新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京ICP备15058196号-1
电话:010-5728629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亿世界C座B2-e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