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析 > 产业 >

  • 热点
  • 快讯

从车架号到数字资产:一场被低估的风控革命

创投观察 · 2025-06-15 22:43:52


在二手车交易市场,一辆看似普通的家用车可能同时“抵押” 给两家银行 —— 这种曾让金融机构头痛的 “重复设权” 乱象,正在被一家上海企业用技术破解。成立于 2014 年的上海爽腾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品牌 “铜车署”),凭借自主研发的 My Car Book 系统,把每辆车的车架号(VIN 码)变成了 “数字身份证”,在 3.9 亿辆汽车构成的万亿市场里,硬生生撕开了一条风控新赛道。


万亿市场的“阿喀琉斯之踵”:权属模糊催生 300 亿刚需

2025 年的中国汽车金融市场,正上演着 “速度与风险” 的双重变奏:

·规模狂飙:每年汽车消费贷款超万亿,经销商融资规模达 1900 万辆,但二手车金融渗透率仅 20%,远低于发达国家 70% 的水平;

·风险暗礁:某经销商将同一批车辆向 A、B 银行重复抵押,因中登网 “只登记不审核” 导致纠纷;租牌车辆被原车主恶意抵押的案例,每年造成超百亿损失。

政策端的变化更为关键。2025 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要求 “建立经营性汽车资产数字化管理体系”,而铜车署参与制定的权属登记方案,已通过公安部交管局试点落地 —— 这种 “政策 + 痛点” 的双重驱动,催生出年规模超 300 亿的数字化管理市场。简单算笔账:3.9 亿辆存量车 ×100 元 / 年管理费用,这块蛋糕足够诱人。


铜车署的破局之道:用区块链给汽车“上户口”

这家从上海闵行起步、如今落户无锡的企业,核心武器是一套“四维防护网”:

1. My Car Book 系统:VIN 码串联的数字孪生

以车架号为唯一标识,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采集车辆全生命周期数据:

·确权服务:核验所有权、抵押权等 6 项权属状态,某融资租赁公司用其管理 1.14 万辆商用车,重复抵押率降为 0;

·动态预警:实时监控权属变更,当同一辆车被二次抵押时,系统自动向金融机构推送红色警报。

2. 线上 + 线下的登记网络

300 家渠道代理商覆盖全国 377 个地市,把传统需要 3 天的抵押登记压缩到 4 小时。2021 年,其为邮政储蓄银行新津支行办理 4848 辆车的权属管理,服务效率提升 70%。

3. “四流合一” 的穿透式管理

在郑州二手车库存融资项目中,铜车署通过权属流、贸易流、资金流、物流的交叉验证,帮助合作机构将不良率从 8% 压降至 3.2%。

4. 政企数据联动的 “护城河”

作为无锡车联网重点项目,其系统接入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数据,甚至能监控营运车辆的“上路权” 状态 —— 这种深度政策协同,让竞争对手难以复制。


从银行到车企:头部客户用脚投票的逻辑

铜车署的客户名单堪称“金融机构全明星阵容”:

·国有大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采购其全国权属管理服务,覆盖商用车与乘用车的抵押登记;

·汽车金融公司:长安汽车金融用其管理 1.02 万辆新车,推动金融渗透率跃居行业前三;

·新金融势力:微众银行通过 MCB 系统完成 2.3 万辆车贷后管理,风险预警准确率达 92%。

一个细节值得关注:民生金融租赁曾委托其设计“售后回租业务合规流程”,这意味着铜车署已从单纯的技术服务商,升级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之一。


未来战场:从风控工具到汽车数字基座

铜车署的野心不止于“汽车界的征信中心”。2025 年战略规划透露三大方向:

·技术层:将区块链升级为“智能合约自动解押”,与无锡车联网平台联动,实现新能源车 “充电 - 金融” 数据互通;

·场景层:从消费金融向商用车渗透,某物流企业试点项目中,其系统已能根据运输轨迹动态调整融资额度;

·生态层:计划 2024 年建立北京、深圳区域中心,2025 年营收目标 3500 万元,剑指 “汽车资产数字化管理第一股”。


【创投观察}:当特斯拉用代码重新定义汽车,铜车署正在证明:金融风控的未来,不在厚厚的纸质合同里,而在每辆汽车的数字基因中。这家从长三角出发的企业,或许正在搭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的基础设施—— 让 VIN 码成为连接汽车与金融的 “数字桥梁”,而这只是汽车资产数字化浪潮的冰山一角。


(合作客户)

南京这家公司靠一双臂血压计,把中医诊疗玩出了科技范儿

趣乐拼跨境电商:聚焦日韩市场的小屏经济与生态重构

磁控技术颠覆传统康复,这家山东企业如何撬动大健康市场?

从 7000 万播放短视频到 OMO 亲子生态:这家企业如何在 1.3 万亿市场踩准政策红利?



标签: 车架 数字 资产

©2011-2015 创投市场 | 北京微创新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京ICP备15058196号-1
电话:010-5728629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亿世界C座B2-e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