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重点:分布式 CDM 为何成为下一个黄金赛道?
2025 年的云计算市场,正经历着从 “资源扩张” 到 “价值深耕” 的关键转折。工信部最新发布的《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将完善云原生、边缘云、混合云等技术标准体系,到 2027 年制定 50 项以上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这一政策导向,直接推动了数据管理技术从 “基础备份” 向 “智能应用” 的范式升级。
从区域政策来看,山东、河南、陕西等省份正在加速落地特色化布局:山东推动云计算与量子技术融合,探索超高速数据传输场景;河南以云计算保障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安全,为数字文旅经济提供底层支撑;甘肃则聚焦“国资云” 建设,强化政府数据安全管控。这些政策不仅为云计算市场注入新动能,更催生了分布式 CDM(持续数据保护与副本管理)技术的爆发式需求。

全球市场同样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根据 IDC 预测,2025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突破 623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3.2%。而中国市场增速更为迅猛,信通院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 40%,预计 2025 年整体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在这一背景下,数据备份与管理作为云计算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技术迭代速度直接影响着企业上云的效率与安全性。
传统备份的困境:为什么分布式 CDM 成为破局关键?
在云计算时代,企业数据管理面临三大核心痛点:
1.海量数据处理能力不足:传统备份技术依赖单机文件系统快照,难以应对 PB 级甚至 EB 级数据的实时备份与恢复需求;
2.跨云跨域管理复杂:混合云、多云架构普及导致数据分散,传统方案无法实现统一管理与灾备编排;
3.备份数据价值未释放:备份数据仅用于恢复场景,无法支持研发测试、数据分析等高价值应用。
分布式 CDM 技术的出现,正是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它通过分布式软件定义架构,将数据备份、存储、管理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实现“备份即服务” 的全新模式。以木浪云为例,其智能云数据管理平台不仅能在数十秒内完成 TB 级业务系统的即时恢复,更能通过分布式全局数据重删压缩技术,将存储成本降低 70% 以上。这种技术突破,使得备份数据不再是 “沉睡资产”,而是成为支撑企业数字化创新的核心生产要素。
木浪云的技术突围:从 0 到 1 构建国产分布式 CDM 标杆
成立于 2016 年的木浪云,是国内唯一能够对标全球 CDM 独角兽 Rubrik、Cohesity 的创业公司。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大层面:
1. 全栈自研的技术壁垒
木浪云构建了从底层存储到上层应用的全自研技术栈:
·分布式弹性伸缩架构:支持 PB 级数据的并行处理与动态扩容,完美适配云原生、大数据和分布式数据库场景;
·原始备份格式存储:通过全局数据重删、压缩、加密技术,在保障数据完整性的同时大幅提升存储效率;
·API 驱动的智能应用:通过 Open API 实现备份数据的即时搜索、副本分发、跨云容灾等功能,支持自动化编排与自定义策略。
这种技术架构,使得木浪云能够在多个关键指标上超越传统方案。例如,其数据恢复速度可达秒级,而传统备份通常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存储效率提升 300%,3 年期 ROI 提升 100%。

2. 头部客户验证的场景落地能力
经过 8 年深耕,木浪云已服务南方电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腾讯云、广汽集团、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等数百个大中型客户,覆盖能源、通信、交通、金融、医疗等核心行业:
·能源领域:为南方电网构建统一灾备平台,实现跨区域数据的集中管理与快速恢复;
·通信领域:中标中国联通天津分公司 2025 年灾备项目,提供高性价比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医疗领域: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医疗机构提供等保合规的数据保护,保障电子病历等关键数据安全;
·AI 训练场景:与 DeepSeek 合作,为其 3FS 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提供定制化灾备方案,支撑高性能 AI 训练与推理。
这些案例不仅验证了木浪云技术的可靠性,更凸显了其在复杂场景下的灵活适配能力。例如,在某能源企业的云数据中心项目中,木浪云通过部署 CDM 麒麟信创平台,实现了本地与异地统一备份,同时支持多部门独立副本数据的 “零占用” 快速获取。
3. 团队基因与生态布局
木浪云的团队基因决定了其技术创新的持续性:
·创始人背景:陈元强拥有 20 年网络与数据安全、分布式系统设计经验,曾主导腾讯亿级用户实时大数据平台研发;
·核心团队构成:60% 成员为技术研发人员,来自腾讯、华为、HP/H3C 等头部企业,具备大型互联网技术架构的实战经验;
·生态合作:与腾讯云、联通云、天翼云等建立互认证体系,同时深度参与信创工委会,推动国产化生态建设。
这种技术基因与生态布局,使得木浪云在国产替代浪潮中占据先机。其产品已全面兼容鲲鹏、海光、飞腾等国产芯片,以及麒麟、UOS 等操作系统,成为政府、央企等关键行业客户的首选方案。

行业竞争格局:分布式 CDM 赛道的 “青黄不接” 与国产替代机遇
当前分布式 CDM 市场呈现出独特的竞争格局:
·国际巨头的局限性:Rubrik、Cohesity 等企业虽在技术上领先,但受限于数据主权、合规要求等因素,难以深度渗透中国市场;
·国内大厂的悖论:云计算巨头在布局分布式 CDM 时面临 “管理困境”—— 企业因分布式需求选择产品,但难以接受被竞争对手的方案管理;
·创业公司的挑战:分布式 CDM 技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且需要大型互联网场景验证,真正具备竞争力的创业公司屈指可数。
在这样的背景下,木浪云凭借技术自主性与行业落地经验,成为国产替代的核心力量。信创政策的全面推进,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根据行业分析,2025 年国内 CDM 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3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14.2%,而分布式 CDM 作为技术制高点,将占据更大份额。

在云计算“深水区” 中,木浪云如何书写国产替代的新篇章?
从政策红利到技术突破,从行业验证到生态构建,木浪云用 8 年时间证明了分布式 CDM 赛道的战略价值。在云计算从 “资源层” 向 “能力层” 跃迁的关键阶段,其技术不仅是数据安全的 “最后一道防线”,更是企业释放数据资产价值的 “智能引擎”。
【创投观察】:随着国产替代与信创浪潮的持续推进,木浪云有望成为全球分布式 CDM 领域的 “中国样本”。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它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践行者,更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木浪云的发展,即是把握云计算下半场的核心增长逻辑 —— 从 “云资源争夺” 到 “云价值深耕”,从 “硬件堆叠” 到 “软件定义”,从 “单点突破” 到 “生态协同”。这或许正是 36 氪持续关注的 “硬核科技” 创业的最佳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