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自动驾驶从 L2 向 L3 跃迁的关键节点,一家低调深耕商用车智能监控 15 年的企业正悄然崛起。深圳市点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点创科技”)凭借车辆智能监控 + 风控运营、数字公交站系统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慧公交车的全场景解决方案。2025 年,随着 L3 自动驾驶政策落地、智慧公交站建设提速,这家华为战略伙伴、平安保险核心供应商迎来爆发前夜。
政策红利下的三大增长引擎
1. 商用车自动驾驶:L3 政策催化下的千亿级市场
2025 年被业界称为 “L3 自动驾驶商用元年”,工信部等部门出台新规强化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安全管理,北京、武汉等地率先立法允许 L3 级车辆在特定场景运行。点创科技虽以L2 级辅助驾驶系统为核心产品(车道偏离预警、AEBS 主动刹车、疲劳监测等),但其技术路线深度绑定政策需求:全国 26 省市要求 “两客一危” 车辆强制安装智能设备,直接催生307.2 亿元 / 年的风控市场规模。
点创的差异化在于保险 + 科技的三方合作模式:与平安、瑞士再保险签订三年期合同,为重型货车提供基于辅助驾驶的风控服务,三年总价 4240 元 / 车(首年硬件成本 1700 元,后续成本仅 60 元 / 年)。这种 “硬件 + 数据服务” 的订阅制模式,既降低车队初期投入,又通过持续风险评估提升保险定价精准度,形成车企 - 保险 - 科技公司的共赢生态。2021 年,点创中标深圳保险共同体 8 万辆重卡风控项目(预算 2.4 亿元),成为其商业化能力的关键验证。

2. 车路协同:智慧公交站开启城市级数字基建
在“车 - 路 - 云” 一体化趋势下,点创以智慧公交站为核心切入点,深度参与城市级智能交通网络建设。全国 60 万个公交站的智能化改造孕育480 亿元市场容量,点创通过核心控制箱技术构建壁垒—— 该设备集成车路协同系统,支持 5G 通信、V2X 交互及边缘计算,技术门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典型案例包括:
·华为前海自贸区项目:与华为合作建设 104 个高端智慧公交站(预算 1.3 亿元),提供从硬件集成到系统运维的全链条服务,毛利率超 50%;
·车企生态合作:为宇通、比亚迪、金龙等提供技术支撑,例如厦门金龙一期 200 个站点改造项目(预算 1.2 亿元,点创负责部分金额超 2000 万元)。
这种“技术输出 + 项目落地” 的模式,使其在高端市场(20 万 - 80 万元 / 座)与低端市场(2.8 万元 / 座)同步渗透,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3. 智慧公交车:从设备供应商到城市交通大脑
点创的公交调度系统已覆盖 118 个城市、123 家公交企业,装车量达 3.47 万台,全国市场占有率 5.2%,稳居行业前三。其业务拓扑突破传统硬件销售,向数据服务延伸:
·主动安全系统:通过车载传感器实时监测驾驶员行为与路况,降低事故率超 30%;
·客流统计与 ERP 服务:基于 AI 视觉与大数据分析,为公交公司提供动态排班、能耗优化等增值服务,老客户年更新率达 10%-20%,预计年销售额 2776 万 - 5552 万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点创正将公交系统数据与城市大脑对接,例如通过通勤数据优化地铁接驳班次、为商业选址提供决策支持,推动业务从“设备商” 向 “城市交通生态运营商” 转型。

技术壁垒与生态卡位:从华为伙伴到行业标准制定者
1. 核心技术:自研算法 + 硬件集成的双重护城河
·AI 视觉算法:自主研发疲劳驾驶检测、车道偏离预警等算法,准确率超 99%,适配复杂光照与恶劣天气场景;
·车规级硬件:通过 ISO 26262 功能安全认证,产品支持 - 40℃至 85℃宽温运行,满足商用车严苛环境需求;
·系统集成能力:将 ADAS、车载监控、无线通信等功能整合至单一终端,降低车企采购与运维成本。
截至 2025 年,点创拥有18 项发明专利、16 项软件著作权,并主导多项行业标准制定,例如《商用车智能车载终端技术规范》。
2. 生态合作:绑定头部车企与保险巨头
·车企合作:与华为、江淮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华为尊界 S800 车型搭载的 L3 自动驾驶架构即采用点创部分技术模块;
·保险合作:作为平安、人保的全国合作商,其风控系统已接入超 100 万辆商用车数据,成为保险公司核保、理赔的核心依据;
·政府背书:参与深圳、武汉等智慧城市试点,例如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中,点创作为全资子公司与研发中心留在深圳,而集团业务总部迁至武汉,深度融入区域产业生态。
这种“技术 + 数据 + 渠道” 的生态闭环,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财务透视:从 56 万到 2.26 亿,净利润 5 年暴涨 400 倍
根据 2021-2025 年财务预测,点创科技展现出爆发式增长潜力:
·收入端:从 4700 万元增至 7 亿元,复合增长率超 100%,核心驱动力来自自动驾驶项目放量(如深圳 8 万辆重卡订单)与智慧公交站规模化落地;
·利润端:净利润从 56.1 万元跃升至 2.26 亿元,2024 年将首次突破 1 亿元,毛利率稳定在 40% 以上,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种增长得益于轻资产运营模式:研发投入占比 20%(主要用于 AI 算法迭代),营销费用占比 15%(依托生态伙伴渠道),而 65% 的融资资金用于新增产能,确保交付能力匹配订单增长。
行业变局:L3 落地与科创板机遇下的价值重估
1. L3 政策落地带来的技术升级窗口
尽管 L3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预计延至 2026 年,但 2025 年政策已释放明确信号:工信部计划发布 L3 认证制度,北京、上海等 20 城启动 L3 试点准入。点创科技虽以 L2 为核心,但其技术储备已覆盖多传感器融合(摄像头 + 毫米波雷达)、高精度地图定位等 L3 关键模块,未来可通过软件升级或硬件适配切入高阶市场。例如,其 ADAS 系统已预留激光雷达接口,可快速响应车企对 L3 功能的需求。
2. 科创板转板:从新三板到硬科技资本舞台
点创科技于 2022 年启动 3000 万元 Pre-IPO 轮融资(估值 3 亿元),计划 2024 年冲刺科创板 / 创业板。2025 年,随着科创板改革深化(如储架发行、T+0 交易试点),具备 “硬科技” 属性与明确商业化路径的企业将更受青睐。点创的优势在于:
·行业稀缺性:A 股尚无专注商用车智能监控的上市公司,其 “设备 + 数据 + 保险” 模式具备独特性;
·合规性: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 15% 所得税优惠,且通过 ISO 27001 信息安全认证,符合科创板对数据安全的严苛要求;
·业绩确定性:深圳 8 万辆重卡项目、华为前海公交站等大额订单为未来 2-3 年营收提供坚实支撑。
3. 竞争格局:本土替代与生态卡位
商用车 ADAS 市场呈现两极分化:国际厂商(博世、大陆)占据高端市场,本土企业(海康威视、大华)主导性价比市场。点创科技通过差异化定位突围:
·技术层面:核心控制箱、车路协同协议等技术填补国内空白,避免与海康、大华正面竞争;
·商业模式:与保险、车企的深度绑定构建客户粘性,例如平安保险的保费分成模式形成长期现金流;
·区域布局: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物流密集区,同时通过武汉总部辐射中西部,规避区域市场饱和风险。

风险与展望:从隐形冠军到生态引领者
1. 核心风险提示
·技术迭代风险:L3/L4 技术成熟可能导致 L2 产品需求下降,需持续投入研发(如域控制器、中央计算架构);
·市场波动风险:商用车销量受宏观经济影响显著,需优化客户结构(如拓展新能源物流车市场);
·交付能力风险:大额订单(如深圳 8 万辆项目)对供应链管理、项目实施提出高要求,需强化产能规划与团队建设。
2. 未来三年战略支点
·技术端:重点突破车路云协同算法,开发支持 L3 功能的域控制器,推动从单设备到系统级解决方案升级;
·市场端:复制深圳、武汉模式,在长三角、成渝等区域拓展智慧公交站项目,同时探索海外市场(如东南亚物流车监控);
·资本端:借力科创板上市加速生态并购,整合传感器、地图等产业链资源,打造“硬件 + 软件 + 数据” 的全栈式服务商。
万亿级赛道上的长跑者
点创科技的故事,折射出中国智能交通产业从“政策驱动” 向 “技术 + 商业双轮驱动” 的跃迁。在 L3 自动驾驶落地、智慧城市建设提速的背景下,这家 15 年磨一剑的 “隐形冠军” 正站在爆发前夜。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307 亿商用车风控市场与480 亿智慧公交站蛋糕,更在于通过保险 - 科技 - 车企的生态闭环,重新定义商用车智能化的商业模式。对于投资者而言,点创科技既是政策红利的受益者,更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其成长路径值得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