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析 > 商学院 >

  • 热点
  • 快讯

微创新媒:以郝湖村为例,剖析乡村文化的灵魂在哪里?

admin · 2018-06-01 15:35:17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如同春节一样,保护古村落,就是让每个郝姓中国人都有‘家’可回。”
 
近年来,为了抢救和保护古村落,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微创新媒商学院策划总监,资深全媒体记者,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郝玉彩,税郭镇人大副主席郝玉方,民俗专家,税郭镇教育中心主任郝玉龙的呼吁和努力下,郝湖古村落保护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这个有600多年历史,具有乡村文化灵魂价值的古村落得到了保护,郝湖古村落有了自身档案,它们经过数年的不辞劳苦及无私奉献,古村落保护初战告捷。在2018年4月13日,枣庄市规划局在市中区税郭镇组织召开了《枣庄市市中区税郭镇东郝湖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7-2035年)》专家评审会,由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济南大学、市中区区委农工办、枣庄市城市地理信息中心、枣庄市市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单位的专家(名单附后)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枣庄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规划成果进行了评审。枣庄市规划局、税郭镇政府、东郝湖村村委会等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专家们踏勘了现场,认真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的汇报,审阅了规划资料,充分发表了意见,认为该规划调研详实,指导思想明确,内容较为全面,成果符合国家及省市关于传统村落规划编制要求,原则通过该规划。为使该规划更加完善,专家们提出了进一步修改意见。
 
目前,我国的自然村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留下了大量的承载着传统文化,具有较长历史的村落,这些村落如同一颗颗宝石,散落在田野里。但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保护意识,我国大量的古村落消失不见了。为了抢救和保护古村落,形成古村落的保护标准,受到国家及专家的重视。
 
“郝湖村是元明代的一个迁徙村,有冶炼台,古井及古祠堂庙。他们三位土生土长的郝湖人,经过多年的调查与挖拙,郝湖村的古村落文化遗产得到了细致的整理。”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古村落的抢救和保护进度远远赶不上古村落消失的速度。
 
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多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让人着急的是,消失的是什么样的村落,我们并不清楚。”
 
“如果这些古村落都没有了,都消失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乡愁’?”冯骥才忧虑地说。
 
专家认为“保护古村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凭专家,学者和志愿者是远远不够的。令人欣慰的是,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村落的保护应该成为城镇化的一部分,不能将两者分开,甚至对立起来。应该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不能让中国人没有地方寻找‘乡愁’,没有场所寄托‘乡愁’。
 
2012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落加以保护。在全国选择5000个极具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给予命名保护。目前,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已经公布了三批,有超过2500个村落列入了国家“保护清单”。
 
“短短三年时间,就确定了这么多需要保护的传统村落,说明国家已经重视到了传统村落的濒危程度和消失的速度,感到了一种文化压力。”冯骥才说。
 
“据我了解,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并建立名录。”冯骥才颇为自豪地说,“从这一点来说,应该给我们的*政*府*点一个赞。”
 
古村落保护还在“路上”
 
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坚定了冯骥才抢救和保护古村落的信心。他介绍说,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已经全面铺开了。一方面为列入国家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建立档,另一方面去发现尚未列入名录的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供信息。
 
“目前已完成200多个村落的立档调查。”冯骥才说,预计今年底前,中国传统村落档案的第一卷将推出。“这是一个范本卷,将对接下来的普查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古村落保护虽然有了成果,但在冯骥才看来还远远不够。“作为寄托乡愁的载体,村落应该是活态的家园,既有它独特的文明,又具有现代气息。”冯骥才补充说,“要实现这一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古村落保护还在‘路上’。”冯骥才说,比如进入国家名录后,古村落保护的责任人该如何确定。此外,古村落保护要有一个保护法或法规,不管执行力如何,有和没有差别很大。
 
“对于被列入保护清单的村落,当地政府必须签署保护承诺书。”冯骥才说,“地方*政*府*对传统村落保护负有最主要的责任,必须要一以贯之,不能评选成功,拿到荣誉称号和专项资金就万事大吉了。”
 
对已经进入名录的村子,冯骥才认为重点是改善居民的生活,让他们享受到现代科技的便利,让他们能在当地获得生活来源,愿意继续住在村子里。“乡村振兴中有产业振兴,更有文化振兴。乡土文化里饱含传统价值观,是维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灵魂,需要我们去保护、挖掘、利用。”
 
01 乡村文化 
物质丨非物质
乡村文化:是乡村居民与乡村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总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乡村文化又分为乡村物质文化和乡村非物质文化。
 
1 乡村物质文化
乡村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乡村生存和发展所创造出来的物质产品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包括自然景观、空间肌理、乡村建筑、生产工具等等。
 
 
2 乡村非物质文化
乡村非物质文化就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包括节庆民俗、传统工艺、民间艺术、村规民约、宗族观念、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以及古朴闲适的村落氛围等。
 
 
02 乡村文化景观分类  
地域丨价值丨分类
乡村文化景观是乡村土地表面文化现象综合体,不仅反映一个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也记录了乡村人类活动的历史,表达特定乡村地域的独特精神。
 
 
乡村文化景观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且见证了先民改造自然的尝试和努力,印记了乡村的兴衰荣辱和沧桑变化,从而成为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实物见证。
 
物质类文化景观
1.传统聚落景观:古建筑、传统民宿、乡村街道、特色村巷、牌坊、石窟、遗址、宗教场所;
2.农业生产景观:梯田、田园景观、特色农业景观、鱼塘、运河、引水渠;
3.土地利用景观:山林、水系、土地利用格局;
 
非物质文化景观
1.生产生活方式:饮食、服饰、耕作方式、传统手工艺、居住习惯;
2.风俗习惯:宗教与祭祀活动、语言、节庆、庙会、礼仪、丧葬、婚嫁;
3.精神信仰: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世界观、图腾、村规民约、道德观念;
4.文化娱乐:文史、音乐、戏剧、民间艺术、民间舞蹈、民间杂技、艺术作品;
5.历史记录:神话与传说、人物、事件、族谱、地方志;
 
03 乡村文化发展现状 
物质丨农耕丨民俗|手工艺
1.物质文化遭到破坏
2.农耕文化渐行渐远
3.民俗风情经历变迁乡村文化的发掘与保护
 
保护丨新建丨改造
基于乡村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可通过传承、保护型,创新、新建型,挖掘、改造型三种形式完成。
 
传承、保护型
对象:具有典型乡土建筑遗存的古村落。
对策:以保护性修缮为根本,对原有乡村聚落环境进行整体性活态化保护。内容包括了街巷形态与格局、地貌遗迹、古文化遗址、乡土建筑等,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村庄道路、水系、基础配套设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提升乡村整体文化形象,对古村落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开发。
 
创新、新建型
对象:对于一些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灾害频发或基础设施过于落后的乡村地区。
对策:完善住房、交通、卫生、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实现乡村人居环境及其面貌全面提升。在村落风貌、布局设计中将乡土文化融入之中;在建筑样式、色彩、肌理等方面要有创新;在民居、乡村景观等设计方面,注重传统乡土文化传承,尊重传统生活习性。

挖掘、改造型
对象:避免美丽乡村建设中 “千村一面 ”问题的村庄。
 

微点评:微创新媒商学院文化产业与特色小镇课题组专家认为,只有充分挖掘地域乡土文化本质与内涵,结合被改造村落现状进行合理规划改造设计,将村落规划布局、民居形态、乡土景观、产业布局等问题进行整体考虑。将乡土元素与符号结合整体村落历史风貌进行表现。乡村振兴中有产业振兴,更有文化振兴。乡土文化里饱含传统价值观,是维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灵魂,需要我们去保护、挖掘、利用。”应该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不能让中国人没有地方寻找‘乡愁’,没有场所寄托‘乡愁’。

标签: 微创新媒 郝湖村 乡村文化

©2011-2015 创投市场 | 北京微创新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京ICP备15058196号-1
电话:010-5728629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亿世界C座B2-e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