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春节期间,社会经济与文化领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这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节日氛围浓厚,各项活动丰富多彩,在文旅、电影、消费等多个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果。

2月2日,市民在江苏省兴化市莲溪湖公园观看舞龙表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社根 摄
文旅市场: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文旅活动精彩纷呈,从北方的冰雪景观到南方的水乡风光,均举办了大量富有特色的节庆活动。北京地坛新春庙会、安徽歙县鱼灯巡游、河南豫剧表演、山西忻州打铁花等,传统年俗与非遗展示活动在全国古城内举办超过 400 场。其中,山东临沂郯城醉东风乡村艺栈的 “醉东风・醉年味” 非遗大年活动,以醒狮、英歌、变脸喷火等表演,吸引众多游客参与,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飞猪平台数据显示,包含非遗景点、非遗体验的 “非遗游” 搜索热度同比增长 133%。同时,文博馆成为热门去处,上海自然博物馆生肖特展 “神秘蛇境” 将科普与互动相结合,受到观众欢迎。同程旅行数据表明,春节假期前四天,展览展馆类、历史遗迹类文旅场所预订热度同比上升 200%。

2月2日,一名女孩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新春巡游活动上与“中国龙”互动。新华社记者 李颖 摄
电影市场:票房创新高,题材多元化
看电影已成为春节新的文化消费方式,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成绩斐然,截至 2 月 4 日,票房突破 90 亿,总观影人次突破 1.7 亿,均刷新历史纪录。电影题材丰富多样,《哪吒之魔童闹海》讲述传统神话故事,《唐探 1900》以喜剧元素吸引观众,《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展现对家园的守护主题,这些影片与春节喜庆团圆的氛围相契合,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也体现了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创新,彰显了文化自信。
消费市场:国潮非遗与政策驱动消费升级
“老字号嘉年华” 和 “全国网上年货节” 的举办,推动国潮非遗产品成为消费热点,促进年经济发展。同时,“国补” 政策的实施,助推手机、家电、汽车等产品的消费升级,春节期间优惠力度加大,消费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商务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四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 5.4%,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 5.1%,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 10% 以上,充分体现了消费市场的活力。
中国春节文化走向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
春节期间,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40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和 “China Travel” 活动,带动外国游客体验中国春节文化,穿汉服、写福字、吃饺子成为热门体验项目。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 200%,航旅纵横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五天,超 5500 次航班载着外国游客来华过年,比上年同期增加 1400 余次。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冬宫桥为春节开启,在尼日利亚,“欢乐春节” 庙会吸引当地市民排队体验中国艺术。社交媒体上,各国网友对中国春晚和春节文化的关注也达到高潮,小红书 “ChineseNewYear”“外国人眼中的春节” 等话题浏览量均上亿次,中国春节文化正逐步实现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与共享。
2025 年春节期间,文旅、电影、消费等领域的发展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创新活力,也体现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强劲动力以及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