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析 > 商学院 >

  • 热点
  • 快讯

创投市场解读:创新养老思维,是启动银发经济消费的前提

admin · 2019-08-06 14:51:59

北京微创新媒商学院是国内领先的中小微企业互联网新闻媒体公关服务提供商。目前微创新媒旗下运营着三个平台产品:创投市场、金创平台和法媒汇。平台使用共享和众包的模式,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媒体公关、政府公关、法律公关、智库公关、资本公关五维一体的全体系公关服务。我专注于为7000万中小微企业服务,创立中小微企业服务联盟。 创投市场 微创新媒旗下媒体平台“创投市场”—互联网+创投服务平台(www.vcmarket.cn),以免费公司入驻作为“第一入口”,主要提供新闻、公关、传播服务。延伸服务包括观察家智库、企业项目入驻、明星创始人IP打造、高科技产业化项目对接等5大类20余项服务,可满足中小企业各阶段、各行业的品牌成长需求。北京微创新媒商学院银发经济研究课题组与国源智库共同  

创投市场解读:创新“养老”思维,是启动银发经济消费的前提
 

认真研究社区养老、家庭养老、以房养老、候鸟式养老……面对“银发时代”严峻的养老形势,各种养老模式花样迭出,在政府保障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民间资本应如何挖掘养老产业巨大的商机,并持续不断注入“活水”,为老年人提供不同层次的养老选择?

中国式养老呼唤民间资本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数量上的普及,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不少家庭无法承受之重。

——全国老龄办发布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10大城市的老人调查显示,51.1%的被访者为空巢家庭。

——民政部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有各类养老机构4万多家,养老床位390万张,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32%,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仅20.6张。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数据,我国已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超过2亿,2033年将超过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

以上数据反映出我国养老产业的巨大需求和发展的紧迫性,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公立养老机构“十年等一床”“多收老人多亏本”、医养长期“脱节”,未富先老的困局该如何破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养老产业链长,发展养老服务业可以向医疗、康复、健身、文娱、旅游等一系列领域延伸,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形成新的消费需求并不断扩大,助力中国经济形成消费拉动的增长新模式。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养老服务业,对于弥补政府的‘养老短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让养老产业走得更远?

中国式养老该走什么样的路?“公办养老机构的重点是保障无收入、无劳动能力、失能半失能等生活困难老年人生活。而民营资本应致力于改善有条件、有能力的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山西光彩慈行老年产业集团常务副总裁张全顺说,市场和政府各有分工。

在距山西省太原市火车站9.1公里的东山孟家井,占地面积1.15万亩的光彩慈行老年产业基地即将开业运营。这里拥有养老硬件设施包括老年公寓、老年病医疗体检中心、养老护理培训学校、温泉养生酒店、养生膳食农家乐、润东农业科技博览园、丰盈度假村等。

养老产业的广阔前景和巨大需求使得开发商纷纷进入。全国范围内,公开信息披露的养老地产项目已超过百个。但由于目前养老产业仍未找到明晰有效的盈利模式,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弱。专家认为,养老产业长线投资回报低、融资难,资金回笼速度慢。加之缺乏专业运营经验,后期的医疗、护理等服务配套还跟不上,都成为养老产业的一大软肋。

如何破解这一困境?在张全顺看来,目前诸多养老项目面临的困境就是无法解决持续经营的问题,也就是钱从哪来。“我们的主业是老年产业,但老年产业的产业链长,开发需要周期,市场需要培育,其他休闲娱乐项目,如温泉、餐饮等配套项目盈利模式较成熟,这是我们产业链的延伸,在拓宽资金来源的同时反哺养老项目。”张全顺说。

中国面临的养老形式复杂,而养老市场不成熟,养老政策虽不断出台,但在地方“落地”的寥寥无几,稍微有优惠政策,地产金融纷纷进驻,打着“养老地产”的幌子卖房子。有的投资商以养老地产的名义拿到地,而其中养老地产的比重却很小。

“与养老地产的区别是,我们不卖地。”张全顺说,光彩慈行为老年人提供候鸟式分时度假养老,我们希望为社会提供一种成熟的模式,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预计海南松椿苑项目将在8月开业,其他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建设着。”

数据中心打造智慧养老

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养老项目负责人均表示,养老地产项目在关于适老化的设计建设方面较为成熟,而后期的医疗、护理等服务配套还跟不上,这已成为众多养老地产的一大软肋。

在光彩慈行老年产业基地中央,记者看到,一栋“数据中心”大楼即将完工。“这个数据中心将存储老年会员所需的各种服务,包括预约、交通提供、入住、营养膳食、健康管理、旅游全程服务、信息推送、数据查询、档案管理、外界平台互联等系统化、工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张全顺说。

对于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人出行度假,光彩慈行还将配备专业老年护理和医务人员。在这个数据中心,将存储每位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家庭信息、个人爱好等资料,随时调取。

在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的多方合力下,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已经在不断破题,期待“银发时代”的老人们能够安度晚年、老有所依。

【智库解读】冲破“养老”思维局限是启动银发消费的前提条件

国源智库要闻 今天

导语:银发经济的持续增长,老年人对养生理疗消费也是不断的增加。据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银发经济养生理疗消费市场规模达5390亿人民币,较2017年同比增长19.0%。预计到2019年,中国银发经济养生理疗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6430亿元。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3.79万亿元。我国老龄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但与此同时,老年人亟需的老龄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仍显不足,供需失衡问题需重点关注。虽然目前老年人的消费支出仍以生存型消费为主,但传统消费热点已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多样化市场需求将逐步推动老龄用品和养老服务领域消费稳步增长。
 

创投市场解读:创新“养老”思维,是启动银发经济消费的前提

 

银发消费首先是结构调整,不一定产生消费增量,单纯以年龄估算养老需求市场规模是不科学的。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2018 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达 2.49 亿,占总人口的 17.9%。我国将在 2020 年前后迎来老龄人口进一步快速增长阶段,2025 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 3 亿,2040 年突破 4 亿,2050 年将达到峰值的 4.7 亿左右。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摆在眼前,但从事养老的投资者、企业家、甚至从业人员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收益。未来一定有一个爆发的养老市场吗?
 

创投市场解读:创新“养老”思维,是启动银发经济消费的前提

 

为什么如此庞大的人群还没有形成银发消费潮呢?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人口结构变化。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是欧洲,陆续地包括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从全球发展格局来看,老龄化对欧洲的相对衰落和日本的挑战都非常明显。在消费成为经济支撑的时代,为适应老龄化挑战,退休养老、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制度日益完备,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在当期和远期之间重新配置,政府预算在发展和公平保障之间重新配置,老年人消费在生活和医疗之间重新配置,这三个重新配置对生产、储蓄、投资和消费都有影响。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养老的消费不是新增消费,是消费的重新配置,就微观来讲,一个人的消费可支付能力是固定的,要看病、要住养老院就要挤占其他的生活休闲消费。

业内人士一般把 2013 年作为养老政策的分水岭,之前政府主导,以事业化发展为主,2013年之后,养老产业化进程开始发力,市场成为养老服务重要供给力量。从 2013 年至今,大企业、大资本对养老产业进行了战略布局,在区域市场维度出现了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但中国养老产业集中度依然非常低,排名前 20 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不到 3%,对于多业态并存的养老产业走出可持续商业模式的也只有医养结合。

据民政部 2015 年 1 月的公开数据,50%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收支只能持平,40%的民办养老机构长年处于亏损状态,能盈利的不足 9%。从供需匹配来看,中国的养老市场并不乐观,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 15.5 万个,老龄事业单位 1600 个,2017年养老床位合计 744.8 万张,其中社区和日间照料床位 338.5 万张。

根据 2017 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数据推算,全国养老床位入住率为 44.8%,其中城市养老机构入住率为 50%,农村养老机构入住率为 63%,社区养老设施入住率只有 33%。一方面是养老床位的大量空置,这说明供给大于需求,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一床难求”排队等养老床位的事,另外,从微观个体需求端频频出现需求和供给难以匹配的抱怨。政府也在民生和加快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上不断释放资源,加速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养老产业到底有没有市场机会?还是机会窗口没有来临?

2018 年养老产业参与者逐渐认清产业现状,以活力老人为主要客户群体,提供精神文化类产品的企业逐步在市场中销声匿迹。而以“刚性人群的刚性需求”即以半失能失智、失能失智老年群体为主要客户群体的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医养结合是刚需,80 岁以上身体衰弱,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是机构养老的主要客户群体,这些都是刚需。如果冷静下来,我们要反思一下,这是养老产业的蛋糕,还是医疗产业的市场呢?全球医疗服务收入的重头来自老人,如果是算成新增养老需求,实际医疗服务的收入就会下降,或者重复计算。

让我们困惑的是 2.49 亿人每天在市场上交易、交换、购买他们需要的服务,但是大部分悄无声息,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低调,让我们拿着“养老“的标签无处贴。细思极恐,我们用标签贴过 2.8 亿农民工,6000 万留守儿童。百万失独家庭,但是人老成精,2.49 亿的老人化整为零,消失在我们视野中。

中国有一个巨量的消费市场,市场是一个整体,包括长者市场。判断银发市场的规模要判断因为年龄特征形成的新的消费需求、增量及年龄特征引发的消费偏好调整形成的消费结构调整,如年轻时会喜欢看现场演出,年龄大了这种需求会减少。年轻人消费更注重便利快捷,年龄大了更注重健康养生。

银发消费首先是结构调整,不一定产生消费增量,因为老年收入减少后消费意愿也会响应调整,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是收入提升形成了养老服务需求,单纯以年龄估算养老需求市场规模是不科学的。如果从消费的视角看,“老”产生逆向选择,“养”伤害产业根基,养老产业肯定做不大。为什么?

第一,当今消费已经多次迭代,功能化、产品化消费占比很低,附加值也很低,消费从本质上已经成为个人社会实现的一个展示窗口,或自我实现的一条路径,老年人天然敏感,他们要消费的是开心、自由、珍惜、爱,即使身体状况不佳,他们可以自嘲,但也本能抵触那些非正能量的标签,所以活力老人的市场模型受到挑战就不奇怪了。活力就是不老,不老何必专门去老人区消费呢?

第二,60 岁的老龄标尺和时代的发展严重脱节了。美国人 67 岁才退休,日本在研究终身工作制度,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人均寿命 69 岁,现在是 77 岁,寿命长健康状况好,医疗保健知识普及,一批有消费能力、有保障、有时间的人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不是弱者,他们是消费者,也是建设者,如果挖掘出他们的共同幸福点,增量的产业市场才会出现。

每一个幸福点都是一个大市场,市场是多元的,多样的,交织的,互动的,生态的,向人均 1 万美元前进,需求也在演进,满足基本功能的消费市场已经成熟或饱和,只有更贴近消费者真实消费意愿、满足消费痛点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打开市场。特别是养老服务,把老人当成弱者的同情,其实含有一种想当然的道义歧视,养老服务需从同情走向同理,才能构建新的市场基础。当然,品质低劣和高高在上的商业模式都走不通,切实提升服务质量,用心服务是必须条件。

来源:中国经营报

标签: 养老

©2011-2015 创投市场 | 北京微创新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京ICP备15058196号-1
电话:010-5728629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亿世界C座B2-e18